【资料图】
区分【事实】与【想法】|认知行为疗法基于【证据】或【事实】修正【求助者】的【歪曲想法】或【信念】。→如果求助者甚至有时候连咨询师自己无法区分【想法】与【事实】,把【想法】当成【事实】,求助者的【认知歪曲】就无法修正了。|求助者经常把【对客观情境的理解】当成【事实】:比如有求助者给咨询师报告说:“女友对他很不耐烦”→实际上对方仅仅是【没有看着他说话而已】。→在这里,【对方没有看着他说话】是【事实】,他把【这个事实】理解为【女友对他很不耐烦】。|再比如,“有人闯进我的房间”这也不是【事实】,这是他对【客观情境】的解释。→事实上,他只是【听见窗户发出咔咔声】。|求助者也经常把【对未来的预期】当成【事实】,求助者认为【自己找不到工作了,便不愿意去找工作】。→他预计【不会找到工作】,就认为是【事实】,既然是【事实】,自己也就没有必要找工作了。|有时咨询师也会把【求助者的想法】看成【事实】,比如咨询师建议【抑郁症求助者】外出散步 30分钟,求助者表示【自己做不到】。→这个时候咨询师就退让说“你下楼散步十五分钟,可以吗?”→在这里,求助者说【自己做不到散步 30分钟】,这只是一个【想法】,并不是【事实】,因为他并没有去实践过。→当【求助者说自己“做不到”】的时候,咨询师接受了求助者的【想法】,也把【求助者的想法】当成【事实】,然后建议【散步十五分钟】。|求助者也常常把【自我评价】当成事实,比如【自己很笨】【不会说话】【容易得罪人】等,这些都不是【事实】,只是【自我评价】或者【他人对求助者的评价】而已。|【什么是事实】?【事实】就是【客观发生的事情】,发生在【特定时间】【地点】,是一个客观的存在,比如【求助者表示"做不到散步 30分钟’】这些不是【事实】,只是【想法】而已。→或许个体存在【支持想法】的【事实】,求助者【在过去某个时间想出去走走,结果下楼后没走出小区就回来了】这就是【事实】。|【求助者不会找到工作】,也不是【事实】,只是【一个想法】。→【事实】是【过去一年里投递的上百份简历都没有找到工作】。|同样的,【自己不会说话】也不是【事实】,只是想法。→真正的【事实】可能是曾经发生过【自己说话让人不开心的事情】也可能是【有家人或其他抱怨自己不会说话】等等。|什么是【想法】呢?【想法】就是基于【客观事实】的分析、解释、推论和评价等等。→【女友没有看着我说话】是【事实】,而【女友不耐烦】就是【想法】,它是对【女友没有看着我说话】的分析。→【求助者不能散步 30分钟】,同样是【想法】。【事实】是【过去曾经出去散步,没出小区就折返回来】。|既然【想法】不同于【事实】,那【想法】和【事实】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呢?→【想法】和【事实】的关系是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【事实】。→如果【想法】能够得到【充分的事实支持】,这种【想法】就是有效的。→但是不论【想法】在多大程度上与【事实】吻合,【想法】都不能成为【事实】。